深响原创 · 作者|申商
核 心 要 点
- 1面对之前新分发方式所带来的冲击和问题,内容产业需要给出一个应对的答案;
- 2“打开眼界”是腾讯新闻在腾讯整体“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使命愿景升级的背景下,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 3行业也需要一支有能力的团队去迎战用技术为用户“打开眼界”的行业性难题。
算法分发一度给内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算法分发的模式下,媒体的筛选能力被淡化,内容的分发标准被改变,进而也解构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流程。
但算法解构了内容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标题党、信息茧房、视野窄化……
这样一些问题和优质内容的生产流程如何优化,都尚未能得到很好的解答,行业需要寻找重构的思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资讯领域中的头部选手之一的腾讯新闻进行了一次品牌升级,从“事实派”更新为“打开眼界”——这次升级也展现了腾讯新闻对于目前内容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在其中的定位与价值的思考。
以技术为用户“打开眼界”是时代命题
从“事实派”到“打开眼界”,腾讯新闻品牌升级变化中,我们其实能够正常的看到不少战略层面改变的信号。
这个品牌升级首先显然是顺应了腾讯整个企业层面的使命变化:2019年11月,腾讯将自己的使命愿景调整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从公司层面树立了一个新的价值观导向。
而就腾讯新闻而言,过去的“事实派”是对自身专业要求的强调,今天的“打开眼界”则是在阐明自己的社会价值与使命方向。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
「深响」了解到,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也曾就此在内部信中提到,“打开眼界”不仅是品牌的升级,它也回答了腾讯新闻的一个关键问题:“未来,我们还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什么?”
过去腾讯新闻的“事实派”,以及它所代表的客观、真实、快速……更多的是对腾讯新闻自身在专业水平上的要求。而“打开眼界”,则是赋予了腾讯新闻新的消除无处不在的信息不对称的新使命,“化未知,为有知。”
另一方面,从“事实派”到“打开眼界”,也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行业对自身要求的变化。
在2019年腾讯新闻的ConTech大会上,企鹅智库的报告曾指出,用户时至今日依然在分发效率和准确度上有明确的全行业级痛点,并且是跨越年龄和地域的共同感知。可以说,从内容生产到分发,行业的技术在进步,但用户本身在信息方面的本质需求还没有正真获得解决。
因此,行业实际上需要通过分发升级来解决内容质量、需求偏差、效率衰减、视野孤岛、过度沉浸等五个关键难题。只有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才能给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所以,想要真正的做到“打开眼界”,就需要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以上的几点难题,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抗战的过程。
那么,究竟技术如何才能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腾讯新闻给出的答案是人机协同。
此前,在腾讯新闻的ConTech大会上就曾提到过,未来腾讯新闻如果要走进人机协同的深水区,还需要在今天之上,至少开启三个关键任务:
以数据化的对话体系,打造人机双向理解和频繁协同;
以非线性的弯路体系,打破算法封闭,真正打开眼界;
以端到端的延展体系,让人机协同对内容链条全局覆盖;
而腾讯新闻的人机协同具体到“打开眼界”上的应用,核心则是要通过内容货架串联内容的生产、审核、加工、分发,来推动整个链条。
比如说通过更多新的内容形态,如话题等,让深度报道更自动化。
在审核环节,提高海量内容的处理效率。
在关键性的内容加工上,通过更精细化的运营让用户眼界打开后看到的是真正关心的内容。
而从内容分发上,则基于用户的浏览行为和关注,推送进一步的报道,帮助用户做到全流程追踪,让热点变成可以系统化跟踪、有所沉淀的事件报道。
最后通过内容货架,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去做内容的运转流程,降低在筛选稿件这样的基础动作上的人力投入,将宝贵的内容能力放到核心的内容选品和创作上。
从这里能够准确的看出腾讯新闻所选择的一条路线:不仅仅靠人或者机器,而是通过人与机器的协同配合找到新的工作模式。
腾讯新闻语境下的人机协同的模式,是要让内容从业者将自身的思维、经验、知识、流程,尽可能的转化为机器可理解、可学习的数据化和结构化形态。人工智能在不断吸取这些“营养元素”的同时,将技术赋能的过程可理解,可验证,可追溯,让人机协同的每一次握手,每一个动作,都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结合了内容从业者的知识能力,与机器更高效的处理能力,为用户打开眼界才能有新的可能性。
更深层次的一个原因
用户的内容需求产生了变化
放到整个行业的大背景来看,腾讯新闻的这次品牌升级也是顺应了行业整体变化的趋势。
回想之前算法分发的兴起本质在于,新的模式顺应了用户日益强烈的自由选择需求:在千人千面的时代,用户渴望自由挑选信息的能力,也渴望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算法分发兴起之初,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以机器模拟了人的偏好,用机器取代了传统媒体“Gatekeeper”的角色,让用户能看到自己最喜欢看的、感兴趣的,而并非传统新闻媒体基于自身价值判断而做出的选择。
这个阶段,行业第一次从”为用户选择用户应当关心”的,变成“为用户寻找、呈现用户确实关心”的内容。
今天看来,这样的变化确实推动了一波新的内容增长,但客观来说也还是有利有弊。
“利”自然是在于给了用户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行业也转向了更尊重用户的意愿的运营模式,同时也让内容生态变得更多样化,避免了内容行业的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我们也可以看见,确实有更多小众兴趣爱好在这波浪潮中浮现了出来,以往资讯之外的内容门类也更频繁地出现在了用户的阅读列表中。
但另一方面,也因为缺少了专业视角的筛选能力,一些冷门、长尾但有价值的内容,就逐渐失去了被了解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先天较为专业、门槛较高的知识性内容、辟谣等等,很可能就因为阅读门槛高、可读性较差,反而在分发量上还不如谣言和伪科学来得高。
在这些新生的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还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用户的内容品味,以及用户对内容功能性的要求,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之前我们所理解的下沉市场对资讯的需求似乎没有对泛娱乐内容的需求来的大,但实际上我们大家可以从调研数据中看到,今天的市场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个最值得关注的是,三四线内容消费群体用户自身对内容价值的要求和判断已经觉醒——兴趣不再是用户阅读的唯一标准,用户对内容价值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同时,调研显示,四五线城市用户对内容的真实性、新闻后续报道等方面的需求比例甚至超过了全网均值。这也说明在下沉市场,用户关心的话题可能不一样,但对于“好内容”的要求——尤其是鉴真、追踪事情动态这样的功能性需求,并不亚于高线市场。
可以说,即便是传统定义下更娱乐化的下沉市场,用户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娱乐,用户也有了解世界的需求。
除此之外,在之前腾讯新闻ConTech的会议上,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还提到过另一个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变化:腾讯新闻对整个资讯用户做的调研显示,大约有90%用户本身对知识性内容有消费的需求,其中有35%用户明确表示对知识性内容有刚需。
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
腾讯新闻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了知识官计划、繁星计划、TOP计划三项内容合作伙伴计划,旨在激励更多优质知识性内容的创作。而腾讯新闻品牌升级为“打开眼界”也正是响应这个市场需求的变化,跟随用户已经变化了的需求点。
再结合今天人机协同的潮流,可以说在内容行业,曾经被机器解构了的编辑室流程,将再次被机器的能力所重构;曾经机器所带来的问题,将被新的人机协作方式所改变。
机器本身就是中性化的工具,关键还是在于如何用工具去实现内容平台的价值观与愿景。
腾讯网和腾讯新闻在过去17年走过了老牌门户厮杀的竞争阶段,走过了从PC向移动端转移的平台迁徙,现在又开始迎战机器分发所带来的新的命题,这其中一次次的转型,从组织架构到人员能力,对这整个团队的挑战不可谓不小。
而整个内容产业也乐于看到有一支有实力、有强大资源支持的团队能真正去面对、解决今天行业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迎战为用户“打开眼界”的时代命题,其行业意义必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