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有微博用户发微博称,前几天路过校门口看到个抵制抖音的大字报。根据报道显示,家长在两所小学校门口均贴了这个大字报。
在这份“抵制抖音倡议书”中,家长称自己是“一个忧虑的父亲”,孩子沉迷抖音,视力下降,无心学习,成绩下滑。并且放学就刷抖音,管都管不住,沉迷在抖音的虚拟世界。更重要的是,该家长还发现孩子偷偷给抖音主播打赏近万元。
“以前常听其他家长反映抖音如何荼毒孩子,我还不以为然,直到自家孩子如此沉迷抖音,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名家长提到,抖音不仅内容低俗,价值观扭曲,还在不同程度给孩子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抖音有毒,堪比鸦片”,该家长同步向家长和老师发出倡议,共同抵制抖音。
去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实际上,因为孩子沉迷抖音而操碎了心的家长并不少,不少家长都曾反映孩子沉迷抖音,屡教不改。
那么青少年为何会对抖音上瘾,这些上瘾因素又有哪些危害,让一众家长谈抖音“色变”,甚至贴用“大字报”来抵制呢?
从众、好奇心理被利用,沉迷抖音不是孩子的错
一般来说,青少年跟成年人相比,有更强烈的从众心理,是青少年被抖音引诱的重要因素。近日川报记者采访了某中学初一学生平平,她说“我周边的朋友都在刷抖音,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上面的内容,我也会参与。”如果周围的朋友都在传唱抖音神曲、讨论相关的内容,青少年就很可能“不得已”刷抖音,以便和小伙伴有共同话题。
抖音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研究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专门对用户心理进行精准研究,甚至包括未成年的孩子!
未成年人,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而抖音于他们而言,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会发现,抖音上有很多“炫酷”的东西:游戏、动漫、小宠物、零食广告等;还有很多他们平常接触不到的东西:软色情、穿着暴露的小姐姐、吞云吐雾的小哥哥……但是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对于青少年而言都过于成熟和浮躁。
青少年阶段,正是爱模仿和广泛吸收各类信息的时期,可能只是出于好玩,不少孩子模仿着抖音上的网红,小小年纪便开始了化妆、纹身、展露自己的身体,过早的成人化。明明顶着稚嫩的脸庞,却难以从中看出青春的朝气,这实则是对青少年心智的很大伤害。
占用时间,无需动脑,算法技术成收割利器
据采访某小学六年级的香香(化名)向记者解释,自己喜欢抖音的原因是“刷抖音能容易打发时间,而且不用动脑”。
短视频适应未成年人思维跳跃、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以“抖音”为例,上面的视频多为几十秒,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个碎片化时间轻松看完好几个视频,而青少年恰恰处于自制力薄弱的时期,更加容易刷个不停,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凡是玩抖音朋友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可以2个小时几乎不动,捧着手机对着屏幕傻笑,这是因为抖音根据算法的计算,能够成百上千的给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短视频,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不留神耗费几小时自然是常有之事。
无论是抖音还是今日头条,核心技术都是推荐算法技术,抖音的算法系统不同于其他自媒体平台的信息流,它的推荐机制是分发流,内容的分发是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日常的使用习惯,得出最接近用户喜好的视频,并且通过测算停留时长,关注点赞,不断推送类似内容。
而抖音中无论是一些神曲还是舞蹈动作,都会刺激大脑出现短期快感,算法技术不断刺激用户大脑中枢的多巴胺,刷个不停,导致“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大量用户时间被收割。
针对备受诟病的青少年沉迷问题,有关部门推动抖音上线了“青少年沉迷系统”,但是据专业人士测评,很显然这是一个形式主义的产品,比如抖音“时间锁”最短的提醒时间达40分钟,甚至有许多家长都不知道有“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存在。
抖音防沉迷系统的应付差事,或在于防沉迷和今日头条系发展模式本就是互相矛盾的,于整个今日头条系的内容平台而言,让用户沉迷意味着更多的广告露出和用户数据资源获取,从而获得高额的广告收益。
尝了利益“狂奔”的甜头,或许已经让抖音平台抛下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屡次因低俗内容、虚假广告等问题触发众怒,而调查显示,青少年用户所占份额却逐渐扩大,抖音监管之责、社会之责的缺失,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正是这一代未成年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