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IT头条网要闻正文

科研奖金1350万元中仅50万奖给本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3-27 11:11:55  阅读:138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雨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奖金层出不穷,奖金的数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特聘教授陈学伟来说“1350万元重奖”把他推上了一个争议人物的位置,本来这份奖金是国家对其科研成果的认可,也是一个鼓励,更是对其科研研究的一个资助。然而在网民的眼里这份奖金是太大了,不禁在网上掀起一股议论的热潮。在小编看来,国家一直鼓励的是创新、突破,这份奖金的颁发也是理所应当,这至少表明了国家的一个态度。

 

陈学伟在田间。

  最近一周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特聘教授陈学伟,连续两次成为“网红”。一次是6月29日,其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发表关于水稻抗病性的学术论文,为攻克世界难题稻瘟病提供新途径。紧接着,四川农业大学1350万元重奖论文团队,再一次将陈学伟卷入舆论中心。不少人质疑,一篇论文就重奖这么多钱,不合适,力度过大。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陈学伟表示,所谓“1350万元重奖”,仅有50万元属于奖金,且面向超过20人的科研团队,其余1300万元,全部为科研资助经费,分5年拨付。陈学伟坦言,外界的带来了压力,但作为科研工作者,点还是在出成果上。

  论文致力于研究“水稻癌症”

  理着平头,戴着眼镜的陈学伟,站在比他高一头的学校领导们中间,抱着一块红底黄字的“奖牌”。奖牌很大,上面写着“《Cell》论文特别奖励135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Cell》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学术期刊,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据人民网报道,迄今为止,中国在《Cell》主刊上发表涉及植物研究的文章共有8篇,其中研究论文6篇。

  6篇论文之中,有一篇题为《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发表于6月29日出版的《Cell》主刊。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正是陈学伟。

  陈学伟今年43岁,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四川农业大学修完本硕课程后,于2003年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起,陈学伟在美国多所高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回国后,一直专注于水稻抗病性研究。

  被《Cell》收录的这篇论文,致力于被称为“水稻癌症”的稻瘟病研究。公开资料显示,这种疾病或引起水稻大幅减产,幅度可达30%-50%。陈学伟称,这篇论文“首次清楚完整揭示了抗病调控机制”,如果应用到实际中,将“在保证品质、产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抵抗力。”

  1350万元中仅50万元是奖金

  四川农业大学官方网站上对陈学伟这篇论文的评价为:该文实现了我校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在《Cell》主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

  四川农业大学官方网站还称,“因水稻所陈学伟研究团队发现了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变异位点,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径,其论文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学校对其进行了表彰,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和支持经费。”

  1350万元重奖一篇论文,四川农大此举招致争议。3日下午,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回应称,“其实只有50万元是奖励给团队的奖金,其余1300万元中,50万元是一次性资助的科研经费,1250万元是分五年资助的科研经费。”李平表示,五年的持续经费资助,可以让陈学伟的科研团队开展一些更有意义且需较长周期的研究课题。

  四川农业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规定,“在《Science》、《Nature》、《Cell》等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公认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单列每篇奖励50万元。”

陈学伟获奖1350万时的颁奖仪式。 图/四川农业大学官网

  - 对话

  陈学伟:在科研上自己还是个小学生

  论文发表后,陈学伟以学术界“新秀”的姿态,成为热门人物,但他一直不以为意。在与新京报记者交流过程中,陈学伟一口气报出数十个同领域的前辈名字,称得到了大量的帮助和鼓励,而自己在科研上“还是个小学生”。

  “研究跨度20年”

  新京报:发表在《Cell》上的这篇论文,研究过程从什么时候开始?

  陈学伟:这篇论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水稻的抗病性,这方面其实我从1997年起,硕士阶段就开始着手了,后来2004年去美国做博士后7年,中间也介入了其他一些项目,2011年回国后又重新拾起来,前后跨度20年吧。

  新京报:为什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陈学伟:一方面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水稻大国,这是一项关系到吃饭问题的研究,另外一方面,自己学的是这个专业,对这方面也有兴趣。

  新京报:研究成果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学伟:可以应用于本体上提高抗病性,水稻的产量和成活率都能得到提高,感病程度会减弱,对水稻高产优质起保障作用。“只是一个阶段性工作”

  新京报:怎么想到去给《Cell》投稿?

  陈学伟:之前我没有给《Cell》投过稿,这是第一次。论文写成以后,一些前辈看了觉得还不错,建议我可以试试,后来就投稿了。我记得那一天是2017年的2月3日,稿子投出去后有点紧张,不过自己想得也很开,即便是不能发表,能够获得杂志的指导意见,也是不错的。

  新京报:怎么看待自己在这一领域取得成绩,研究成果被顶级核心期刊收录?

  陈学伟:被核心期刊收录,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认可。其实在植物抗病这个领域,很多前辈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并且在我的研究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指导和鼓励,这些前辈才真正称得上国际顶级水平,我就是一个小学生。在植物抗病这一块,中国学者在国际上来说,做得都算不错的。至于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能够被到,很感激,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仅仅是开始。

  新京报:获得后,心态会有变化吗?

  陈学伟:其实就是一点阶段性的工作,没有必要看得太特殊。科研工作者,出成果是最重要的。

  “的人更多,压力更大”

  新京报:怎么看待1350万奖金引发的?

  陈学伟:学校给了我们这个奖励,引发了很多。有一点必需讲清楚,1350万中,只有50万是作为一次性的奖励,其实是一种鼓励性质的奖励。

  新京报:这笔钱打算用于哪些方面?

  陈学伟:科研工作者不就是这样吗,获得资助,最后还是要用到科研上。获得奖励的这篇论文,我是通讯作者,团队里面20多个人都有参加研究,至于50万元的一次性奖金怎么分配,需要团队一起来讨论。剩下的,会用于实验室添置设备,我们做分子研究的,实验花费很大。另外,想用这笔钱,为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多创造一些学术交流的机会,比如参加学术会议。

  新京报:网上的一些质疑对你会有影响吗?

  陈学伟:网上有人说,一篇论文是不是值这么多钱,有一些负面评论。对我个人伤害是小,对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伤害比较大。其实本来论文发表后受到的,我就有压力,后来这个奖励的消息出来,的人更多,压力也就越大。希望外界多科研成果而非奖金。

  新京报:怎么疏解压力?

  陈学伟:平常心对待吧,以前减压我会去踢足球,现在身体条件不太好,比较喜欢游泳。其实研究这块来说,学校给我的宽容度是很大的,研究氛围比较自由。领导也说,可以慢慢做,不用有太大压力

希望陈学伟教授带领团队在科研上取得更重大的突破,不要太在意外界的压力;也希望网友们能多多鼓励,因为科研上取得的成果最终受惠的也是我们自己。

为你推荐

  • 进博会对话高通钱堃,混合AI是未来,5G-A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介…

    数码
  • 从手机到汽车 高通孟樸进博会解读5G+AI推动朋友圈扩展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进…

    数码
  • 小生意,大爆发|八大行业双11策略划重点

    双11大促已迈入正式期,各行业最关注的就是如何差异化抢量,本期通过对美妆、日化、3…

    数码
  • 2024爱企查毕业季校园行:构建诚信就业市场,为成电、广大学子保驾护航

    5月28日至31日,“2024爱企查毕业季校园行活动”先后走进电子科技大学、广州大学。…

    数码
  • 毕业不慌,查厉来帮|爱企查携手西电学子深度体验品牌魅力

      2024爱企查毕业季校园行火热进行中,5月27日至28日,爱企查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数码
  •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